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木偶戲

五湖四海觀戲偶

ebook
1 of 1 copy available
1 of 1 copy available

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傀儡子,

是由藝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種戲曲形式。

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

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

木偶戲的起源

中國木偶藝術起源於「俑」,即古代墓葬中的服侍木俑、木樂俑、可活動的木歌舞俑等。俑,開始用於陪葬,後來又漸漸用來辦喪事和在飲宴集會上表演節目,這樣就產生了木偶戲。木偶在古代也稱為「傀儡」,又叫「壯醜」,因為那時木偶外形魁梧醜怪,除用於陪葬外,還用以守墓、守門。

中國木偶造型藝術

木偶戲的「演員」是雙重的,真正當眾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繪成的戲劇角色,又是為人操縱的戲具。元、明、清以來,木偶戲由城入鄉,多種風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藝術,也因地域不同,出現多種多樣的造型特色:泉州嘉禮戲,漳州布袋戲,廣東杖頭,潮州鐵枝,合陽線戲,吳橋扁擔戲,四川大木偶,花樣翻新。

中國木偶舞台美術

傳統傀儡戲舞台,很長時間承襲戲曲舞美特徵,甚至演出場所亦與戲曲合一。提線戲舞台,多數是露天舞台,背部設有遮擋操縱者的帷幕,以及「出將」、「入相」的木偶上下場門,演員持線板立於幕後操縱木偶表演,觀眾可從三面欣賞。布袋戲舞台具中國殿閣建築風格,木雕金飾,組合靈活,空間自由,典雅玲瓏,堪稱工藝絕品。

福建木偶戲總述

歷史上存在過的和現今仍在流傳的有提線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響鈴傀儡和肉傀儡、水傀儡、藥發傀儡以及紙影戲等。其中,肉傀儡是由小孩赤著身體,臉部化妝摹仿木偶動作的表演;水傀儡是木偶藝人在船上或水裡進行的表演;藥發傀儡是在木偶身上裝著火藥引信,能噴發火焰,產生音響;響鈴傀儡是腳上繫著小鈴鐺的傀儡。

Formats

  • Kindle Book
  • OverDrive Read
  • EPUB ebook

Languages

  • Chinese

Loading